半岛体育,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APP下载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今年4月,中央、国家主席、主席在山东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强调,要充分发挥山东省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实施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植海洋优势产业,发展海洋产业集群,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
在山东省积极推进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之际,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在接受《科学时报》专访时表示:要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出发,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起点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吴德星表示,要突破传统海洋产业思维束缚,在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同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合点上下工夫。
当前,国家已把海洋产业确定为与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同等地位的高新技术产业。吴德星指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重在转变发展方式,要把坚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同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突破过去多限于地理格局、空间利用及传统性海洋产业思维的束缚,从解决能源、水资源瓶颈性制约入手,结合培育战略性产业,突出自主创新,特别是集成创新,在着力发展核心竞争力强、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上下大工夫、花大力气。
吴德星表示,山东是能源消耗大省,目前99%以上的发电量来自煤电,40%左右的煤电供应依靠其他省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以风能资源为例,山东省气象局评价报告显示,山东省风能资源总量达6700万千瓦。在此基础上估算省内可开发的风电场有38座。其中,烟台可开发13座,威海、潍坊、滨州、东营、青岛、日照也均能建设风电站。
此外,我国海洋动能资源丰富,据估算,我国海域潮汐能1.1亿千瓦,海流能2000万千瓦,海浪能理论存储量达7000万千瓦。而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多公里,拥有丰富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
山东省还是全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的龙头大省,2008年太阳能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发展非常迅速。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风能产业只开发风能,太阳能产业只开发太阳能,海洋动能开发领域我国刚处于起步阶段,而美国俄勒冈州沿岸潮海流动能技术已商业化,法国海浪能技术已实现商业化。
吴德星强调,特别是通过集成获能技术与现有电网并网技术的开发,将会加快再生能源产业的规模化,促进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
吴德星指出,山东省海水资源丰富,淡水资源短缺,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可提供安全、可靠、不受季节与气候影响的稳定水源。而海水中含有的丰富的化学资源,可提取成为主要的农业和化工基础原料。
青岛作为创建国家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城市,黄岛电厂已分别建成日处理1万立方米和3000立方米的两套反渗透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青岛电厂建成日处理3000立方米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与西班牙合资建立的日处理10万立方米的海水淡化工程已通过各类审批,拟建在青岛碱业附近。
为此,吴德星建议,在示范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利用技术的引进,逐步带动山东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的大发展。
黄海冷水团是每年5至10月份生成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具有5℃至8℃显著低温特征的巨大水团,其体积约为5000亿立方米。冷水团最基本的用途如夏季制冷,作为刺参、大菱鲆等低温珍稀海产品的水源,以及作为海水淡化的凝结冷源等。
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荣成等许多城市距离冷水团很近。例如,成山头外距离陆地200米的底层水温只有10℃;威海市距8℃等温线℃等温线公里。
另外,冬季黄海暖流沿山东沿岸外海北上,低温水和暖水利用具有很高的热效率,例如将1立方米水体从200米深处提升到海面,仅用0.2度电,而将1立方米水体温度升高20℃,却要耗电20度。
吴德星表示,将黄海冷水团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可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吴德星指出,以深海油气资源为牵动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与安全保障产业,以海军发展策略从近海防御向大洋攻防转移带动的海洋观测仪器、装备产业,分别是以国家近中期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两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深海油气和其他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利用,已成为海洋开发的热点。随着深海油气田的不断发现和开发,传统的导管架平台和重力式平台,由于其自重和工程造价随水深大幅地增加,已经不适应深海油气开发。许多创新研制的适用于深海开发的新型海上石油生产处理装置不断涌现,除新型深海油气开采装置产业本身,海洋新材料的市场前景也很广阔。
据调研,目前用于深海石油平台和其他导管架等使用的钢材均已国产化,但海底输油管道和采油使用的套管,国内技术不过关,大多采用国外生产的产品。对深海的海上石油生产处理装置,目前国产材料是不适用的。因此吴德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将科研院所、大学和用户企业、产品企业组成产学研联盟,联合攻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壮大海洋工程产业,带动海洋材料产业迅速崛起。
此外,将海洋变为“透明”的海洋,急需大量高新技术探测、观测与监测设施和仪器装备,山东省有相当大的技术储备和研发优势,吴德星表示,如果将其也列入战略培育性产业,必将成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崛起的重要力量。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