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APP下载自从特朗普第二次上任后,中东局势一直没有平静。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空军突然对伊朗的纳坦兹发起攻击,导弹精准命中,地下的离心机大厅瞬间变成废墟。紧接着,美国也加入了战局,F-35战机从卡塔尔基地起飞,先后轰炸了伊朗的福尔多铀浓缩厂和阿拉克重水反应堆。整个冲突持续了12天,直到6月24日才宣布停火。伊朗在这场冲突中损失惨重,和多个军事目标都遭到了打击。
这场冲突也暴露了伊朗一个致命的弱点——该国长期依赖美国的GPS导航系统。一旦信号中断,整个国家几乎陷入瘫痪。比如,波斯湾的渔船在出海时失去定位,船长们只能依靠老式罗盘盲目航行,差点撞上油轮;德黑兰的出租车司机迷失方向,乘客只能下车步行;农业机械无法正常工作,物联网设备也无法连接;医院的手术室时钟也变得无法依赖。伊朗通信部门统计,冲突期间因GPS失灵发生了上千起事件,几乎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军事调度和民生设施。美国掌握了GPS的控制权,伊朗感受到极大的安全隐患。
停火后,伊朗迅速展开了应对措施。7月14日,伊朗通信与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伊朗计划替换GPS,转而采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他指出,北斗系统在亚洲覆盖面广,精度高,而且控制权掌握在中国手中,不用担心像美国那样突然切断信号。他表示,伊朗正在和中国协商,预计1到2年内就能实现替换。更重要的是,奇特萨兹还透露,伊朗的长远计划是通过自力更生,发射自己的导航卫星,预计在3到5年内实现完全独立。
这项计划引发了广泛关注。香港《南华早报》8月8日报道称,伊朗正在制定一项计划,逐步将其定位服务转向中国的北斗系统。该计划的提出,正是由于6月的冲突中GPS信号频繁中断,伊朗意识到这种依赖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同月,伊朗国际电视台也报道了伊朗与中国的合作,讨论北斗系统的接入技术细节。欧洲时报10月6日的报道确认,伊朗空间研究中心主任瓦希德·亚兹丹尼安表示,伊朗正在与中国就北斗系统的引入进行磋商,目的是提升国家的自主可控能力。
实际上,这并非伊朗首次与中国合作。早在2021年,伊朗与中国签订了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涉及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协议中包括允许伊朗使用北斗系统来增强其弹道导弹和无人机能力。当时,中国便开放了北斗系统供伊朗使用,算是一种技术援助。2025年的冲突让伊朗重新审视这一合作,决定加快切换到北斗系统的步伐。半岛电视台在7月27日的分析中指出,伊朗想要实现数字独立,就必须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北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伊朗的迁移计划将首先从民用领域入手,逐步覆盖交通导航、农业监测和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奇特萨兹表示,北斗系统比GPS的民用版本更抗干扰,精度接近甚至超过GPS,尤其适合覆盖伊朗全境。目前,伊朗通信部已经开始开发多系统兼容的软件升级,技术公司也在为北斗设备提供终端支持。霍尔木兹岛的实验室已经测试了首批北斗接收器,信号稳定可靠,渔船出海后能够准确定位,避免了以前漂移的风险。农业部也已部署了基于北斗的监测系统,实时传送土壤湿度等数据,确保灌溉精准;交通局也在更新城市交通信号灯系统,车辆通行更加顺畅。
至于中国方面,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北斗系统是全球开放共享的,任何国家都可以申请接入和进行技术合作。10月6日的记者会上,中国再次重申了这一点,表示北斗的全球服务能力已经成熟。2024年,北斗产业的产值预计将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伊朗的请求正是时机合适,中国航天团队为其定制了适合霍尔木兹海峡区域的增强型北斗三号系统。协议框架已经敲定,接下来焦点将集中在设备兼容性和技术标准的适配上。为了加速进程,中国的专家团队已于10月12日抵达德黑兰,开始进行兼容性测试,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20-88888888